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网站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吉剧诞生于白山松水之间,见证了东北的岁月演变,承载着黑土地的风土人情。吉剧人世代相传,潜心笃志,薪火相承,经过不断地发展,已然别具一格,尽显东北地域特色。

5月10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吉剧研修班”在吉林省桃李梅大剧院举行结项演出。

名家好戏 薪火相传

本次“吉剧研修班”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吉林艺术学院主办,科研产业处、戏曲学院共同承办。

专业联动,共搭大戏。 本次研修班于2022年11月15日在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开班,原计划为期一个月,后因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而转为线上授课。2023年新学期之初,在学院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后,戏曲学院为学员增加了课时,切实保证了本次培训的教学质量。

吉剧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创作生产和人才的培养。本项目培训师资力量雄厚,邀请到了诸多来自北京和吉林省的戏曲表演与理论、非遗等方面专家。授课形式多样,课程涉及东北地方戏曲知识、剧目指导、舞蹈编排及文化讲座等。

咬字归韵精雕细琢,手眼身法勤加磨砺。来自吉林省各地区的25名传承人认真上进,通过本次研修培训,学员们的表演技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吉剧经典剧目的掌握更加深入,真正达到了拓宽眼界、提升学养的目的。

用真心,更出新

本次结项活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了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和长春评剧院的大力支持。吉林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张东航,党委副书记姚文学,科研产业处处长徐科锐,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团长张思光、副团长吕良,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等有关领导出席现场,著名吉剧表演艺术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剧)传承人霍福庆、安静芳、马士杰、梁学华等多位老师与戏曲学院师生共同观看演出。

声动梁尘,金声玉润。整场演出精彩绝伦,叫好连连。演出由传统戏和原创小戏两部分组成,有吉剧传统经典《桃李梅·闺戏》、《包公赔情》选段、《燕青卖线·盗帖》,更有我院原创小吉剧《长白儿女情》和观众见面。

以人为本,以情动人。剧目选排有传承也有发展,原创小吉剧《长白儿女情》是本次结项汇报演出的亮点所在。《长白儿女情》的原创编排体现出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着力营造吉剧健康生态,不断推出原创吉剧精品的勇气和决心。

原创小吉剧《长白儿女情》讲述的是清乾隆年间,长白山下蹦蹦艺人“梦生”与打牲乌拉总管之女“依儿哈”二人经历重重考验,最后修成正果的故事。整部剧充分突出了吉剧艺术个性,又紧紧把握住了以歌舞演故事这一戏曲的根本特征。整体节目具有传唱度和戏剧性,非常贴近东北民间艺术的形态,喜闻乐见的幸福结局也会引起观众心中的共鸣,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观赏性。

同时,戏曲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的师生负责整场演出的道具制作,戏曲编导专业师生负责演出的文案宣传、摄录与视频制作等工作,这既是一场生动鲜活的专业实践,也是一个专业互通互融的良好契机。


厚积成器,行稳致远

唱词合辙押韵,身段正统扎实。本次培训硕果累累,学员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获得了来自领导、专家和培训老师们的充分认可,更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为自己的学习之旅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此次培训既为优秀吉剧表演人才在艺术研究、舞台表演方面充了电,同时也对弘扬传统戏曲文化,促进吉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推进我省文化自信自强有着重要的意义。

吉腔吉韵满春城,尽显风土人情味。本次“吉剧研修班”圆满收官,但吉剧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仍然在路上。

未来,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更加用情、用心、用力传承好吉剧艺术,讲好戏曲故事,传播戏曲声音,努力使吉剧之花开得愈加辉煌灿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