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黄龙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吉林艺术学院举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为了使黄龙戏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2017年11月6日上午9时,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吉林省黄龙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在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举行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由项目负责人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院长衣庆华主持,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张辰源、吉林艺术学院副校长王俊杰、吉林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张志强、吉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孙桂林、吉林艺术学院宣传部、科研处领导与戏曲学院老师及吉林省黄龙戏等戏曲剧团的66名学员共同参加了开班仪式。王俊杰副校长、张辰源副厅长分别致辞,对本次培训的成功开班表示祝贺。农安县黄龙戏传承保护中心刘天昌代表学员发言。
本次培训共有来自吉林省地方戏曲剧团的66名学员参加,邀请到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和我省的多名戏曲专家和非遗传承学者授课。从开班之日起培训时间共计1个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理论课阶段、技能拓展课阶段、剧目实践课阶段,以剧目汇报演出形式结项。
黄龙戏是1959年创建的吉林省地方新剧种,它以东北皮影戏音乐为基调,吸收了东北大鼓、太平鼓和民间小调的精华,体现了东北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文化的整合统一性,具有极大的历史保留价值。而黄龙戏也是典型的当地文化与历史文化融合后的个性化体现,蕴含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其所融入的多种文化形式,也具备了浓浓的原生态性质和无尽的风俗风情。
近年来,吉林省政府为传承这种独具特色和唱腔的“民族瑰宝”,打造文化吉林,加强了对黄龙戏的人才队伍建设、观众市场建设、整体建设,对其生存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2008年6月7日,吉林省农安县申报的“黄龙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院作为戏曲人才培养的艺术摇篮,本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宗旨,成功开办了黄龙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为黄龙戏的发展搭建了崭新的平台,在探索非遗剧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提高了非遗的生命力。相信本次培训班将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为培养非遗传承人以及戏曲人才做出贡献。学校也将严格管理、精心组织,确保培训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