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吉林艺术学院戏曲人才培养的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可追溯至1957年成立的吉林省戏曲学校,表演艺术家、教育家、京剧“四小名旦”毛世来先生时任校长。学校曾是吉林省内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先后开办了京剧、评剧、吉剧、曲艺、地方戏、戏曲舞台美术等专业。京剧科师生曾两年内五次进京,两次进中南海汇报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90年,为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学校排演京剧《扈家庄》,教师王继珠获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1993年,学校被吉林省政府批准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1994年,学校又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学校开办的四十几年来为吉林省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艺术骨干人才,为我省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复兴与弘扬做出了贡献。
二、学院现状
2013年10月28日,在原吉林省戏曲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成为吉林省内唯一一所开设戏曲本科教育的院校,次年9月学院开始招生。2013年12月,学院被吉林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确定为吉林省首批“吉剧教育培训研究基地”。2016年,学院当选为中国戏曲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同年,学院成立“吉林艺术学院戏曲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并设立倪茂才、李军两个工作室,该中心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9年10月9日,教育部又授予吉林艺术学院为“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为吉剧。
学院现招收四个本科专业(五个方向),即表演专业(京剧表演、吉剧表演)、音乐表演(戏曲音乐)、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戏曲舞台设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戏曲编导)。
学院师资队伍中现有正高级职称教师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4人。其中表演系教师张蕾蕾为国家一级演员、张(君秋)派传人,先后荣获第2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配角奖、吉林省长白山文艺新星奖、中央电视台第七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银奖,为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第五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表演系教师刘巧云为国家一级演员、教授,曾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视“飞天奖”、全国百名优秀戏曲教师荣誉称号。组织员曾勇曾被评为长春市“十佳辅导员”、吉林省高校2019年度人物提名候选人。
学院聘请了“长白山学者”、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梅兰芳金奖”得主李军和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兼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贴享受者、“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梅花奖”获得者、上海“白玉兰主角榜首”奖获得者倪茂才为我院特聘教授,同时还聘请了当今戏曲艺术领域的多位省内外专家、学者作为学院客座教授。
近年来,学院教师在科研、教学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连续三年获吉林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财政厅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吉剧振兴工程项目”立项资助,并开办了“吉林省中青年吉剧表演进修班”;先后主持国家艺术基金——“京剧杨派表演人才培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吉剧、东北二人转、新城戏、黄龙戏等非遗研修班,吉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吉林省高等教育专项资金项目等;教师创作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中国国际微电影节金羽翼最佳戏曲奖等;参加第三届全国“梨花杯”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
原创剧目《山魂》是学院按照吉林省委宣传部的整体安排和部署,本着“继承、创新、发展”的理念创作的吉林省首部以东北抗联战士为题材的大型现代吉剧,也是“吉林省文学艺术创作工程规划(2018年--2021年)”的开篇大戏,并在第九届全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期间成功演出。2019年,学院复排的青春版吉剧《江姐》,成为继《山魂》后主流意识形态与戏曲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再一次成功探索。这些剧目的创排体现了我院课堂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并举,专业技能训练与理论研究并举,艺术上传统继承与创新并举的表演人才教育培养理念。
2019年,戏曲学院带吉剧走出国门,参加了由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主办的“2019年狮城国际戏曲学术研讨会暨狮城戏曲荟萃”演出活动。
学院基层党组织立项的“梨园雅韵 共享经典——戏曲进校园”活动结合教科研工作,多次走进东北师范大学第一、第二、第三附小,敦化翰章乡红军小学,长春市朝阳区实验中、小学,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和长山花园等地,并连续两次荣获基层党总支立项一等奖。
三、未来发展
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吉林艺术学院“博学、求真、至善、尽美”的校训,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品牌建设与特色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努力成为具有地方特色、个性鲜明、国内知名的地方戏曲教育本科院校。